扫一扫
添加经纪人微信

看完这篇文章 你就比99%的人更加了解电影广告植入

发布者:星光闪耀 标签:电影广告植入 植入式广告 6149人浏览过
    “别让你的头屑陪我过夜……”当身边的朋友无意间哼唱起这首歌时,我们面面相觑吃了一惊,我的天,他竟然毫无底线地把《奇葩说》献媚给金主海飞丝的广告歌唱了出来,到底是什么暗黑的力量控制了他?

    没错,这就是洗脑式植入广告的效果。

    就像90后的童年充斥着“好高兴呀!今天又喝成长快乐啦”“8008208820DHC””恒源祥羊羊羊”等魔咒般挥之不去的台词一样,说起广告,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反感,因为插播在电视剧中间、忽然弹出在电脑桌面上的广告实在是有够恼人。虽然达到了让观众记住的效果,但是却产生了反效果。这可不是品牌商们花大价钱买广告位的目的。

    这也是近年来为什么品牌金主们更加倾向于在影视作品中植入广告的原因之一,就像追女孩需要的策略一样,想引起你的注意,却又不想惹恼你,这对于广告来说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因此,今天星光闪耀影视植入公司就从电影植入广告入手,看看什么样的广告才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电影植入广告分类

    根据植入程度的不同,电影植入广告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场景植入

    场景植入主要是指品牌视觉符号或商品本身作为影片内 容中故事发生的场景或场景组成的一部分出现。电影里的汽车、手机、景点、房产、服装、首饰、化妆品,随着剧情的展开,进入镜头。一部电影,可以成为品牌的展示舞台。

    场景植入的方式由于其时间成本低、可操作性高,在中国商业电影中使用频次很高,比较典型的就是《杜拉拉升职记》,开场前5分钟,几乎是品牌场景秀,尤其是益达的多次出现,甚至让人产生了一种女主嗜好“嗑口香糖”的错觉。

    可以说这一种方式要想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其实也比较有难度,因为一闪而过的Logo观众其实不容易记得,但是过多的出现又会和洗脑广告一样,不仅拉低影片质量,还会引发观众反感。

    2:对白植入

    对白植入就是在电影中通过人物的对话巧妙地将品牌植入其中,这无疑是最大的植入路径。“我家特好找,就在欧陆经典”,简单、明了、纯粹。

    相较于场景植入,对白植入则更加具有强化效果, 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有时候很难注意到画面的每一个细节,但是听觉往往是非常灵敏的。如果能完美将广告品牌和对白台词融合起来,对于品牌来说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

    3:情节植入

    情节植入是指某一品牌的商品成为推动整个影片故事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品牌或商品不仅仅是在生活场景或人物对白中出现,而是几乎贯穿于整个故事。

    情节植入已经属于比较深层次的广告植入了,比如在电影《爱情呼叫转移》中,中国移动几乎贯穿全篇,成为了推动情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种植入方式优势很明显,伴随电影始终,更容易得到观众的关注,也并不会像场景植入的品牌一样让人反感,但是需要的时间成本较高,需要在剧本阶段进行特别定制,更需要制片方和品牌方的高效沟通和通力合作,操作难度较大,资金投入多。这也是中国电影中很少出现情节定制的主要原因所在。

    品牌方无法估算电影是否能得到票房上的成功,那么投入的时间、金钱成本能否得到有效的回报就会被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商人们可不傻,赔本风险高的生意他们不会做。

    4:价值植入

    价值植入是指根据品牌所具有的符号意义,将某一品牌商品或服务,植入电影之中,通过故事主人公的喜好,成为主人公个性和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同时通过故事情节或生活细节,不断演绎品牌原有的意义,丰富品牌内涵,增强品牌个性,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

    《阿甘正传》中耐克鞋植入就是价值植入的典范。致力于执着,奔跑,坚持的理念和电影的核心主题完全一致。而阿甘在里面一直跑一直跑,似乎就是耐克的广告片,但相信大家都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产品和电影艺术形象在核心价值观上已经完全融合。

植入营销的最高境界就是价值植入。它植入的不是产品和品牌,而是一种价值,通过价值的渗透,宣扬在其文化背景下的产品和产品所致力于的终极理念。

    电影广告植入生产链

    美国好莱坞可以说是最早吃上“电影广告植入”这只螃蟹的开拓者。早在1927年获得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Wings》中,好时巧克力公司(Hershey's)便以有偿的形势赞助并进行了产品植入。但是由于制片方对电影品质的追求,一直到80年代以前,广告植入并没有在好莱坞电影中形成规模。

    然而随着商业电影的逐渐兴起,电影从业者们渐渐改变思路,寻找在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平衡,并从中探索出一条成熟的电影广告植入生产链。制片方、广告植入代理商、品牌方即客户、调查公司这四者构成了好莱坞植入式广告的完整产业链。

    据介绍,好莱坞电影导演一般会通过诸如编剧联盟来寻找合适的剧本;在形成每年的影片制作计划清单之后,制片方会向处于下一环节的广告代理公司发送相关材料;而广告商需进行脚本分析,确定植入的可能,并最后向品牌客户告知信息。在广告代理商的协助之下,制片方与品牌方进行沟通,确定品牌、商定植入细节,并将其写入分镜头脚本中,以此作为最后的拍摄依据。

    在通常情况下,所有细节敲定之后,制片方在与品牌方签订合同时,也会将后续推广、产品的设计、生产及流通等各个环节授权给品牌方,并核定营销推广等方面的相关细则。然而,广告植入效果只有经过拍摄、剪辑直到上映才得以最终呈现。而处于最后一环的调查公司,则在影片上映之后,对植入式广告作价值评估和效果测定。再根据测量效果,对植入系统做微调,以使各方的植入行为都更为理性。

    由合作意向、合作细节到产品和场景的选择,由产品运送到后期的制作,直至最终上映,整个植入运作的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的。在品牌确定的情况下,选择怎样的植入程度成为制片方和品牌方博弈的焦点。好莱坞电影制片方有其坚持的底线,即不损害电影本身的品质和逻辑。在好莱坞植入广告产业链的运作中,商业与艺术达成充分的和解。

    下面星光闪耀影视植入公司就和大家聊聊中国电影广告植入乱象

    在广告与电影的联姻关系里,双方是相互尊重欣赏抑或是生硬的驾驭与被驾驭,这在电影上映之后大家一目了然。但是中国电影广告植入 “生不逢时”且“乳臭未干”,大多数都属于“生硬”派系。 电影不像综艺,有可以调整的机会,广告植入是一锤定音的事,被观众吐槽了也没办法回炉重造。

    国内影片的广告植入经常会出现“影片下周开拍或已经开拍,这周还在找植入”的情况。这样一来,在国内做电影的广告植入,从前期谈判到电影的拍摄制作,直至最后影片上映的整个流程,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这其实挺符合中国企业对于短期成效的追求。倘若当下植入的国产影片要一年后才能上映,想必没有几家企业会甘心花费这样一笔“低效”的预算。

    “融入剧情、不漏痕迹”成为导演们普遍认同的植入准则。甚至有导演绞尽脑汁将品牌的灵魂与个性也融入剧情中,以实现观众对于品牌潜意识里的认可和接受。其实植入广告的效果有4个最为基本的层次,即融入情节、被关注、被接受、对品牌有提升。

    国内导演在做植入的过程中,大多选择或者被迫选择直接跳过第一个阶段“融入情节”,以镜头展示这种初级植入方式满足品牌方“被关注”的需求。至于观众是否接受、品牌价值是否得到提升,就没有多少人在意了。

    前阵子中国版《深夜食堂》的广告植入备受吐槽,顾客要求来一碗泡面,黄小厨问“老坛酸菜的可以吗” ,这样生搬硬造的情节,怪不得大家看得尴尬症都犯了。

    中国电影广告植入要走的路还很长,制片方不仅仅是要走心,对自己的影片质量有坚持,也要学会让品牌方懂得映后调查,让他们知道强势露出品牌Logo也许并不是最佳选择。

    金钱和广告都没有错,但是不负责地用广告植入来给观众添堵就不厚道了。星光闪耀影视植入公司希望以后能看到中国电影和广告植入能有“举案齐眉”的那天。
相关推荐